民法总则中小孩监护人是什么意思
一、民法总则中小孩监护人是什么意思?
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
对未成年人确定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们的监护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又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作为监护人。
3、若无上述法定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
1、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对此,监护人有权利和职责予以保护。
2、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3、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根据《民法通则》第14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所代理进行的活动领域不限,较多地表现为诸如买卖、租赁、借贷等财产性质的活动,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质的民事活动。
4、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监护人应当尽到教育和照顾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职责,使其获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5、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如果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利益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可能我国大多数的公民还是早就已经根深蒂固的习惯性了和父母亲之间的这种关系,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这种关系是基于直接的血亲关系而产生的,习惯性的接受来自父母的保护,监督和教育,实际上,父母正是孩子的靠前法定监护人,哪怕父母离婚了,小孩成年之前都一直是孩子的监护人的。
相关文章
- 中签的新债什么时候可以卖
- 一个身份证可以办几张农业银行卡
- 正常还款借呗额度怎么没有了
- 基金gp和lp是什么意思
- 配股是利好还是利空啊
- 合众人寿是正规公司吗
- 银行crs是什么意思
- 2020年合肥首套房贷利率
- 定期提前取出损失多少
- 95575是哪个银行
- 相互宝怎么退出?你一定要看!
- 苏州装修贷利息多少?这几点很关键
- 黄金下跌原因?
- 小额贷款利息一般是多少?可分三个利率区间
- 安全可靠的贷款app 盘点2023十大借款APP排行榜
- 余额宝锁定金额怎么提出来?
- 短信通知的微粒贷是骗人的么?揭秘微粒贷短信骗局,切勿上当受骗
- 一年期贷款利率是多少?
- 房贷如何抵扣个税?个税抵扣全流程攻略不踩雷
- 建行信用卡中心电话多少 24小时热线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