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恶意转移财产?
对于界定恶意转移财产,法律上是有所限定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靠前百零二条靠前款第(六)项的规定处理:
(1)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造成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
(2)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妨碍或抗拒人民法院执行的;
(3)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和支付令的。
这其中,“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造成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即属于恶意转移资产的行为。
我国法律为了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专门法律规定了,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诉讼过程中,被告转移财产的行为是否具有恶意,要根据案件情况来判断。
如果借款人没有其他财产,而为逃避将来的法院判决而转移财产的,构成恶意转移。
如果借款人还有其他财产可供偿还债务,没有逃避债务履行的意思而转移财产的,不属于恶意转移。
只有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有害于债权的实现时,债权人才能行使撤销权。所谓有害于债权的实现是指债务人在实施处分财产的行为后,不具有对债权人享有债权的清偿能力。鉴于撤销权制度设立目的,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只能以自身享有的债权为基础提起撤销权之诉,撤销的财产处分行为的范围也只能及于债权的范围。本案中,李某系在债权范围内行使撤销权。
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造成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妨碍或抗拒人民法院执行的;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和支付令的;这其中,“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造成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也属于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
我国的法律法规赋予债权人撤销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债权的顺利实现,但并不意味着债权人可以凭借撤销权对债务人所有财产处分行为都有权进行干涉,为了维护债务人处分自有财产的权利,需为债权人的撤销权设定范围,此时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我国的社会的秩序稳定。
相关文章
- 长春银行有没有小额贷款无抵押的
- 汽车保险找不到第三方责任险是什么意思?
- 来分期逾期几天上征信?
- 现金借款客服电话是多少?申请现金借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 96388是什么银行的电话?
- 农村信用社跨行转账手续费多少?
- 生源地助学贷款续贷流程是什么样的?
- 招商银行金卡办信用卡额度是多少呢?
- 招联金融借2万块钱一年多少利息?
- 建行龙卡joy信用卡好不好,有什么权益吗?
- 中国十大正规网贷平台排名榜,安全可靠、使用便捷的都榜上有名
- 住房公积金怎么提取?详细介绍两种提取方式
- 意外险包括哪些范围?
- 小额应急贷款平台有哪些?
- 汽车保险买哪些?
- 创业贷款怎么申请?
- 微信怎么才会有微粒借贷?
- 快贷逾期了怎么协商?手把手教你五种协商技巧
- 黑户有逾期哪里能借到钱啊急用?精选10个征信黑、大量逾期能借到钱的平台
- 股票增发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