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断刑事诉讼法中是怎么规定的?
一、诉讼时效中断刑事诉讼法中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从而诉讼时效进行的条件是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如果当事人通过实施这些行为,使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则诉讼时效已无继续计算的意义,当然应予以中断。
1.***。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
3.认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二、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但如何确认中断事由的终止,因事由的性质有别而有所不同:
(1)因请求或同意中断时效的,书面通知应以到达相对人时为事由终止;口头通知应以相对人了解时为事由终止。在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后,权利人再次请求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可再次中断。
(2)因提***讼或仲裁中断时效的,应于诉讼终结或法院作出裁判时为事由终止;权利人申请执行程序的,应以执行程序完毕之时为事由终止。
(3)因调解中断时效的,调处失败的,以失败之时为事由终止;调处成功而达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时为事由终止。
诉讼时效对于诉讼案件是否可以进行立案调查处理和法院受理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诉讼时效届满的情况下,法院是可以不进行受理的,但如果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的条件的事项,则可以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认定和处理。
相关文章
- 长春银行有没有小额贷款无抵押的
- 汽车保险找不到第三方责任险是什么意思?
- 来分期逾期几天上征信?
- 现金借款客服电话是多少?申请现金借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 96388是什么银行的电话?
- 农村信用社跨行转账手续费多少?
- 生源地助学贷款续贷流程是什么样的?
- 招商银行金卡办信用卡额度是多少呢?
- 招联金融借2万块钱一年多少利息?
- 建行龙卡joy信用卡好不好,有什么权益吗?
- 宝宝买哪种保险比较实用?
- 现在银行贷款利率多少2023 公布各大银行贷款利率表最新版
- 2023年度消费金融公司排名 12家消费金融公司名单一览
- 央行降准降息是什么意思?一文详细解析
- 基金定投的7大技巧?
- 小额应急贷款平台有哪些?
- 个人征信如何查询
- 支付宝花呗冻结了如何解冻?四招解决你的烦恼
- 意外险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流程是什么?
- 存量房贷利率降息月供能省多少?百万房贷利率降1%大概减几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