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工资算法是怎样的?
一、《劳动合同法》工资算法是怎样的?
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
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
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3倍。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是怎样的?
按照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劳动合同薪资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按规定应按约定填写,且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大多用人单位只会填写一个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数字。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如月薪酬、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
但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
(1)社会保险费;
(2)劳动保护费;
(3)福利费;
(4)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
(5)计划生育费用;
(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在政治经济学中,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
通常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发的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来计算。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在每个月来讲最低是不能够低于21天,然后基本工资之外,还有劳动者的奖金或者其他的津贴,以及劳动者如果是有在法定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加班的情况,还必须要加上这些加班的工资。
相关文章
- 长春银行有没有小额贷款无抵押的
- 汽车保险找不到第三方责任险是什么意思?
- 来分期逾期几天上征信?
- 现金借款客服电话是多少?申请现金借款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 96388是什么银行的电话?
- 农村信用社跨行转账手续费多少?
- 生源地助学贷款续贷流程是什么样的?
- 招商银行金卡办信用卡额度是多少呢?
- 招联金融借2万块钱一年多少利息?
- 建行龙卡joy信用卡好不好,有什么权益吗?
- 欠了网贷还不上怎么办?
- 银行理财产品亏损怎么办 ?
- 提取住房公积金都需要什么资料?
- 2023年民生银行目前贷款利率多少?包括房贷、车贷、信用贷款、企业贷款
- 手机分期都有哪些平台?精选六大手机分期平台,有零首付、免息优惠
- 抖音月付是什么意思?一文帮你轻松看懂
- 有什么下款率高的网贷?这10个平台资质正规
- 借名贷款是什么意思?看完就知道了!
- 哪里能一次性借到五万?银行、消费金融、小贷平台可以
- 基金如何卖出?